逆境下植物葉性狀的變化
發布時間:[2021-03-03 16:49:35]
在逆境下,植物的葉片形態、解剖構造和內含物質等方面產生變化,以保證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動。解剖構造與樹木的抗旱性關系密切,滲透調節是一個重要的抗旱性和抗鹽性機制。植物在陰蔽的環境中,通過大的葉面積等方式保證在弱光條件下充分利用光能。在干旱和鹽脅迫下,葉片變小或消失,葉片表皮角質化,在葉片或細胞外形成一些機械組織,葉肉質化,白天葉片氣孔關閉等方式增加耐鹽性。多年生落葉樹木和不落葉的植物通過不同的方式增加抗寒力。葉性狀的差異可能是對不同環境的反映,或者是它們的年齡和基因引起的。最后,對葉性狀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。
植物對環境變遷和不良環境有足夠的適應性和抵抗能力,這種抗逆性既受其系統發育的遺傳基因所控制,又受其個體發育中的生理生態狀態制約。葉片是高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,在陸地植物生態系統功能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,其性狀特征直接影響到植物的基本行為和功能。
植物對環境變遷和不良環境有足夠的適應性和抵抗能力,這種抗逆性既受其系統發育的遺傳基因所控制,又受其個體發育中的生理生態狀態制約。葉片是高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,在陸地植物生態系統功能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,其性狀特征直接影響到植物的基本行為和功能。
葉性狀包括葉的形態、面積、構造、養分和滲透調節物質等。早期的葉性狀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研究,如:葉片的光合、呼吸和葉中物質含量。隨著與葉性狀相關的特性和應用研究的加深,葉性狀的研究逐漸成為近幾年來生理生態學領域研究的新熱點,內容包括葉的基本性狀和它們大范圍的格局關系。
上一條:光合作用檢測儀調節環境溫濕度
下一條: 植物冠層圖像分析儀監測作物的意義
•相關新聞
•相關產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