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的抗旱性
發布時間:[2020-04-22 11:27:21]
植物常遭受的有害影響之一是缺水,當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時,就使組織內水分虧缺。過度水分虧缺的現象,稱為干旱。千旱可分大氣干旱和土壤干旱。大氣干旱的特點是大氣溫度高而相對濕度低(10%~20%),蒸騰大大加強,于是破壞水分平衡。此外,大氣溫度高,陽光強,也會造成植物的熱害。我國西北等地就有大氣干旱出現。大氣干旱如果長期存在,會引起土壤干旱。土壤干旱是指土壤中缺乏植物能吸收的水分的情況。土壤干旱時,植物生長困難或完全停止,受害情況比大氣干旱嚴重。我國西北、華北和東北的某些地區有土壤干旱。我國農業每年受旱災面積達2.500多萬平方千米。
作物抗旱性是作物的一種適應反應,是指作物具有忍受干旱而受害最小,減產最少的一種特性。適應干旱條件的形態特征是:根系發達而深扎,根/冠比大(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,特別是土壤深處的水分,并能保持水分平衡),增加葉片表面的蠟面沉積(減少水分蒸騰),葉片細胞?。蓽p少細胞收縮產生的機械損害),葉脈致密,單位面積氣孔數目多(加強蒸騰,有利吸水)。
作物抗旱性是作物的一種適應反應,是指作物具有忍受干旱而受害最小,減產最少的一種特性。適應干旱條件的形態特征是:根系發達而深扎,根/冠比大(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,特別是土壤深處的水分,并能保持水分平衡),增加葉片表面的蠟面沉積(減少水分蒸騰),葉片細胞?。蓽p少細胞收縮產生的機械損害),葉脈致密,單位面積氣孔數目多(加強蒸騰,有利吸水)。
適應干旱條件的生理特征是:細胞液的滲透勢低(抗過度脫水),在缺水情況下氣孔關閉較晚(光合作用不立即停止),酶的合成活動仍占優勢(仍保持一定水平的生理活動,合成大于分解)。誘導質膜上的水孔蛋白基因表達,合成水孔蛋白。研究認為,水孔蛋白可能幫助水分在受干旱脅迫的組織中流動,并可以在澆水時促使水分膨壓快速恢復。目前,研究作物抗旱性一般都以上述特征作為指標。
下一條: 根系分析儀科學采集根系圖像信息
•相關新聞
•相關產品